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維鋼新聞

維鋼新聞

西部礦業:踐行綠色理念 引領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 2018-5-24 15:56:32    被閱覽數: 2900 次
近日,《中國環境監察》雜志“企業家談綠色發展專題”專欄刊登全國人大代表,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永利專訪文章。文章以《踐行綠色理念 引領綠色發展》爲題,從加大環保投入,助力綠色發展;打造新産業集群,引領綠色發展;推進循環經濟,建設生态文明三個方面全面介紹西部礦業集團綠色發展之路。

踐行綠色理念   引領綠色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談綠色發展

青海省的三江源被稱爲“母親河之源”“中華水塔”“地球之腎”。“三江源‘感冒’,全國‘打噴嚏’”,人們這樣比喻三江源的極端重要性。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潛力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民生也在生态。

面對生态文明建設新形勢、新任務,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爲指導,把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融入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始終堅持清潔低碳、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積極承擔保護生态環境的責任,推進企業轉型發展,始終把生态環保建設作爲首要的政治任務,把生态環保工作放在首位來抓,思想上始終重視,要求上始終嚴格,措施上始終加強。堅定不移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通過加快産業調整和優化升級,對礦山、有色金屬冶煉等傳統産業進行升級改造,開展以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爲重點的專項對标行動,污染防治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同時,大力發展綠色裝配式建築、新能源、旅遊等新型産業,在生态資源保護、傳統産業發展、鹽湖資源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公司綠色發展潛能穩步釋放。

加大環保投入,助力綠色發展

淘汰落後産能,爲污染減排、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做出積極貢獻,從源頭上解決影響綠色發展的瓶頸問題。2015年以來,西部礦業集團徹底關停落後産能、工藝嚴重落後的生産單位6家,同時,甯可犧牲企業利益,也不給加快生态強省戰略拖後腿,果斷關停位于三江源保護區的賽什塘銅礦并妥善完成人員安置分流工作。對關閉企業的1700多名職工全部經過系統培訓後在新型産業上崗,沒讓一名職工下崗,沒給社會添負擔。

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優化提升污染防治治理水平,夯實綠色發展基礎。近年來,西部礦業集團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僅2017年,用于對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環境治理費用就達到4.7億元。重點實施了西藏玉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區鍋爐煤改電工程、尾礦庫加高工程、生态恢複工程;青海茶卡鹽湖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景區濕地工程并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煙氣脫硝工程;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錫鐵山分公司選礦廢水回收處理工程、鍋爐煙氣脫硫除塵改造工程、生活污水升級改造工程;四川鑫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礦廢水回用處理工程、充填采礦工程、鍋爐煤改電工程;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環保設施優化升級改造項目(滿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四川會東大梁礦業公司重金屬綜合治理工程;一系列舉措整體提升了公司污染防治水平。

深化供給側改革,優化産業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助力綠色發展。爲發揮産業集聚效應,西部礦業集團對位于甘河工業園區5.5萬噸電鉛項目實施擴能搬遷,并依托青海西豫有色金屬有限公司10萬噸粗鉛生産系統,技改擴建了10萬噸電鉛生産系統及後續貴金屬冶煉生産系統;爲延伸産業鏈,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了10萬噸陰極銅項目,填補了公司在銅冶煉的短闆;爲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實施了錫鐵山分公司選礦廠技改項目、西部銅業選廠選礦廠技改項目,此項目對提升選礦廠設備水平,促進礦山資源回收利用,提高礦山生産能力與效率增加企業生産效益與利潤,推進公司做強做大做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西部礦業集團建設項目始終堅持高标準、高起點原則,提高設計、建設标準,優化項目建設設計方案,深入開展安全評價和環境評價,全程介入項目建設,綜合考慮項目安全環保風險,尤其是青海銅業公司10萬噸陰極銅項目爲國内首家執行銅、钴、鎳行業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銅冶煉企業。

打造新産業集群,引領綠色發展

依托科技進步,創新綠色發展。近年來,西部礦業集團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發展成果,積極引進、采用尾礦充填采礦法、氧壓浸出煉鋅等先進生産工藝與技術,推廣并應用于礦山開采與有色金屬冶煉等生産領域,有效降低了生産經營活動中的環境負荷,具有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前其所屬西部銅業公司、大梁礦業公司、錫鐵山分公司、鑫源礦業公司等已相繼推行充填采礦法方法,新疆瑞倫礦業正在實施充填采礦建設,通過全面實施充填采礦,實現了廢石、尾礦的綜合利用;鋅業分公司10萬噸鋅冶煉采用先進的氧壓浸出煉鋅工藝,直接将硫元素氧化爲硫磺,徹底消除了火法鋅冶煉制酸過程中産生的制酸尾氣帶來的環境影響,且解決了傳統工藝副産品硫酸滞銷對生産經營工作的影響。

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打造新産業集群,引領綠色發展。在産業轉型升級上,重點拓展發展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生态文明建設中最有條件、最有優勢的旅遊産業和綠色建築産業,并取得顯著成效。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态”重大指示,西部礦業集團将青海生态資源作爲産業轉型的關鍵點,将青海旅遊高速發展機遇轉變爲産業結構調整突破點,在對有近70年開采曆史的茶卡鹽湖保持大青鹽科學開發的基礎上,拓展旅遊資源開發,以旅遊産業帶動綠色發展,“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成爲青海省三大王牌景區之一,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積極響應國家發展綠色建築号召,以引領青海建築轉型升級爲具體行動,建設青海首家鋼結構裝配式綠色建築産業項目,成爲青海省最大的鋼結構制造基地。

全面推進綠色礦山、花園式工廠建設,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深挖綠色發展潛能。西部礦業集團爲全面貫徹落實生态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生态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全面啓動綠色礦山和花園式工廠建設,制定綠色礦山及花園式工廠近三年(2018年至2020年)規劃,投入超6億元,用于重點提升礦區、廠區生态環境質量及高質量發展潛能,激發綠色發展的内生動力。到2020年,旗下各礦山單位将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設要求的發展新模式和新格局,礦山工廠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面積的100%,各礦山全部達到省級綠色礦山認證,各下屬企業廠區全部建成花園式工廠。目前,錫鐵山分公司已成爲青海省首個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西部銅業公司正在申報工信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範企業。

推進循環經濟,建設生态文明

推進循環經濟建設,創建鹽湖資源開發綠色發展模式。青海是我國鹽湖資源最富集地區之一,鹽湖資源近90%主要集中在柴達木盆地。該地區還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鹽湖富含鉀、鈉、鎂、锂、硼及铷、铯、溴等稀散資源。這些資源均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2005年,國務院将青海柴達木地區列入首批13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驗示範區”之一。西部礦業集團作爲省屬國有大型企業,一直緻力于鹽湖資源的開發與綜合利用,始終堅持“設計開發生态化,生産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原則,全面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依靠科技創新,創建了具有西礦特色的鹽湖化工闆塊綠色發展模式。一方面在鹽湖锂資源開發方面,突破性解決了高鎂锂比鹽湖提锂及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性工程技術難題,形成了萬噸級電池碳酸锂裝置,該裝置爲青海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首套工程化裝置;另一方面是鎂資源開發,徹底解決了氫氧化鎂過濾及洗滌性技術難題,攻破了化學合成法制取高純氫氧化鎂的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内氫氧化鎂高端産品的空白,爲困擾青海多年的察爾汗鹽湖水氯鎂石廢棄物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另一條新途徑。鎂資源開發産品涵蓋高純氫氧化鎂原粉、高純氫氧化鎂細粉、高純氧化鎂和高純電熔鎂砂等系列産品,多數産品填補國内空白。在食用鹽開發方面,借助茶卡鹽湖優質湖鹽,開發10多個品種食用鹽,目前已覆蓋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1580多家商場和超市,同時投資建設年産30萬噸食用鹽生産線,并規劃建設年産百萬噸食用鹽生産線。

智慧創造價值,責任成就未來。未來,西部礦業集團将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态文明建設,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實施“做強礦山主業、做精冶煉産業、做優鹽湖資源、做實新型産業”發展戰略,全面釋放改革發展活力,加快産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按照青海省建設“生态大省”“生态強省”戰略部署,西部礦業集團将持續實施綠色生态優先發展戰略,抓好生态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将生态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同時,依托青海省優質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和公司資本優勢,以整合、開發、建設青海省内優質旅遊資源開發建設爲切入點,積極探索全域旅遊新發展道路,把優質生态資源轉化爲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走在綠色産業發展前列,既把金山銀山變成綠水青山,也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